找到相关内容274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梅花因寒而盛开——元旦香港万人祈福法会有感

    的本质真相,对处理事务绝对冷静、理智的一种智慧。依这种智慧反省自身,明了自己的不足,才有希望走出困境,走向美好的未来。   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心净则国土”。只有我们的自心清净了,我们的周围环境才会...

    通融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00481560.html
  • 一路所想……

    而不仁,疾之已甚”。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心净则国土”。儒家讲四端,仁义礼智,治国平天下,全在德。佛教讲慈悲,悲拔苦,慈与乐。对一切众生都要有慈悲之心,明德明性,这才是做人的根本。   在人生的旅途中...

    般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0550683720.html
  • 全球佛教的使命与责任——祝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

    社会是相互依存、相辅相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,其本质所在即是“和”。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,实现各种关系的和谐与圆融,这是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智慧和境界。通过内外兼修达到心净则国土,心安则国土安,心平则天下平...社会责任感。   2500余年来,佛教超越种族与国界,东渐西输,南传北播,流布寰宇,蔚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。历史在召唤,时代在激励。以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为己任的佛教,主动承担起净化人心、化导社会的重任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1696094.html
  • 关於佛教生态观的思考与挑战

    心净则国土 一、前言   生态学为生命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,广义地理解生态学这个概念,可以把它解释成研究关联的学说。在这关联网络中,人类与其生态环境的关系,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相似的,差别的只是...发挥其时代的意义,并反观信仰本身的创新性价值或典范转变的可能性,或许是该有的方法自觉。   在此方法自觉下,本文以「心净则国土」为核心,思考其可能的生态学涵意,并尝试说明其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,指出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346813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态学启示

    是罕见的先例。又如慈济功德会和台湾法鼓山在“心净则国土”思想指导下的心灵环保运动,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。又如泰国僧侣Phrakhru Pitak所倡导的保护森林运动,利用为树木祝圣(...佛教的出家僧尼,自愿脱离家庭,禁绝男女之大欲,专心修法,在客观上为减轻人口压力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。  佛教的心境关系观加深了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。佛教认为,“万法唯心”,“境由心造”、“心净则国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246753.html
  • 佛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智慧源泉

    ”的理念,坚持自利利他、自度度人。中国佛教还以“心净则国土”的信念开出了“人间佛教”的智慧之花,确立了人间净土的发展理路,思想方向和实践旨归,既契合了佛陀慈悲济世的本怀,也圆融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髓,...人民安乐。 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,佛教认为:关键在于治好人心,所谓“心净则国土”。佛法圆融观,教导人类、自然界作为人类主体(正报)之“依报”,与人类息息相关,乃人类自身的一部分,并非只是征服的...

    宣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20059253.html
  • 泽道法师论佛教和谐观

    关系失调、紧张,从而引发了许多的社会各阶层的矛盾。应如何构建和谐社会?佛教提出“和谐世界从心开始”的理念,心净则国土,心平则天下平,心安则众生安。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心净则国土。”大乘佛教以普度众生为立教之本,本着“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”的宏愿,具有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的大慈悲精神,以“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智慧、禅定”六度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和约束自己的行为。用包容心去理顺复杂的社会...

    泽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0459930.html
  • 封门 开门 无门

    分别妄想抹去,心自然就远离尘嚣了。“心净则国土,心秽则国土秽”。离开了秽土哪儿去找净土。若让自己与门外的一切人我是非不发生联系,国土也自然清净了。  禅来源于生活,在生活中体现。它不是要求别人服从于...

    袁 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4540077.html
  • 叶小文:呼吁“和谐世界”的文化底蕴

    无诤、意和同悦、戒和同修、见和同解、利和同均”,倡导“心灵环保”。这种“心净则国土,心安则众生安,心平则天下平”的“内心”与“天下”的关联,来自佛教的“缘起论”,因缘乃“和”,人世皆有缘,人与人、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0560338.html
  • 佛诞与浴佛的意义

    贪嗔痴,不杀盗淫,则名浴佛已毕。心净则国土,五浊转成五清,当地即是净土,随处皆是极乐。 ...

    灵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2269292.html